新京报讯(记者陈琳)7月27日股王配资,在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之际,“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永定门分会场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碑揭幕仪式”在永定门南广场与钟鼓楼主会场同步举行。当日,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钟鼓楼、南端永定门的两块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碑同时揭幕亮相。
小朋友在永定门城楼前“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碑”前合影留念。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活动现场,永定门南广场化身“文化会客厅”,在喜庆的锣鼓表演中,景泰蓝、内画鼻烟壶、堂前燕毽子、盛锡福帽子等非遗项目和非遗产品亮相现场,与观众零距离互动。
在主持人的带领下,现场观众共同回顾了中轴线申遗历程及保护成果,东城区和西城区代表携手为世界文化遗产碑揭幕,标志着北京中轴线保护和利用将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热闹的舞狮表演随之登场,静静伫立的中轴线地标和狮子的灵动身姿遥相呼应,巧妙诠释了中轴线的“活态传承”理念。
市民在永定门城楼前观看舞狮表演股王配资。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一年前的7月27日,北京中轴线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认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仅仅是获得了‘录取通知书’,今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后续的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铁峰表示,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历史的轴线,也是文化的轴线。今天举办活动,也是为了告诉大家,世界文化遗产可以活化利用,同时也是公共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超级链接窗口。
北京中轴线沿线拥有许多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比如,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龙顺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北京珐琅厂景泰蓝制作技艺等,都是国家级非遗。王铁峰介绍,以东城区为例,东城区有225项非遗,其中有61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中轴线沿线,也分布着非常多的非遗项目,近年来,东城区同步推进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和中轴线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包括在研学路线和旅游路线中设计了许多非遗点位的体验。
活动现场展示非遗项目内画鼻烟壶。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永定门城楼始建于1553年,是明嘉靖时期随着北京老城外城城墙的建设而形成的。作为外城的正南门,这座城门是明清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标志着北京中轴线由明北京内城延伸至外城,最终形成完整的7.8公里。在功能传统上,永定门作为明清外城南门的标识,见证了传统城市的管理方式;在规划格局上,以永定门城楼的形象标识出了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位置,是眺望北京中轴线南段景观的重要景观视点。
接下来,东城区将深入挖掘永定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提升活化利用和对公众长期开放的能力。统筹考虑城楼、南北广场以及永定门公园的综合利用,以科技带动运营降本增效,拓展活化利用途径,不断强化公众对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热爱。
编辑 张牵
校对 卢茜
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